两个甘肃山里娃的金色大厅之旅

当地时间7月23日晚上22点,来自甘肃省文县铁楼藏族乡的班琴,登上了她梦寐以求的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唱起了她心中的那首《大山里的孩子》:“脚下的车前草,路边的野菊花。眼前一条上山的路,通往梦的天涯……”和她一起登台的,还有甘肃省永靖县太极中学的小姑娘崔云蒙,以及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她们都是这个合唱团的成员。第十二届世界和平合唱节当晚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闭幕,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获得本届合唱节儿童组金奖。

班琴(中)、崔云蒙(右)手捧金奖证书,和浴辉团长在金色大厅舞台上。

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在金色大厅舞台上的荣耀时刻。

走下舞台,藏族小姑娘班琴难掩激动:“浴妈妈让我的眼睛变得越来越大。这一年里,我的眼睛陆续装进了兰州、北京和维也纳。但我的眼睛又很小,想要表达激动和感激时,连一滴眼泪都装不下。”一言既出,泪湿眼眶。

班琴在文县大山里采摘花椒。

孩子口中的浴妈妈是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团长浴辉。受中国记协之邀,辽宁记协和沈阳日报去年7月帮助甘肃省文县东坝中学成立了全国首家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童声合唱团。浴辉和沈阳的合唱老师们,平均每个月一次,从沈阳跨越2400公里来到文县,为合唱团辅导排练。刻苦的训练得到了收获,合唱团化茧成蝶,一年的时间里,这群零基础的孩子先后登上了甘肃台和央视的舞台。而作为文县大山里孩子的代表,班琴幸运地成为了走进金色大厅的一员。

班琴在甘肃台的舞台上演唱。

班琴在央视录音棚中。

这项活动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加强东西部协作,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文县是中国记协25年来的定点帮扶县。在几代新闻人的努力下,2020年文县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此后,中国记协更多地致力于对当地的文化和教育帮扶。“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陪伴。音乐可以伴随孩子们,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打开他们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户。”中国记协挂职干部、文县副县长张乐说。而东坝合唱团就是这一帮扶形式的硕果。

崔云蒙2018年第一次到沈阳参加培训。

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是一支国家A级合唱团,他们屡次在国际合唱比赛中获得金奖。与此同时,他们贯彻国家加强东西部协作的政策,从2018年起,连续两个暑假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两个合唱团共97个孩子接到沈阳,免费吃住,还请来沈阳音乐学院的合唱专家义务培训,带领孩子们在全国合唱比赛中获奖,把他们送上了央视少儿春晚的舞台。而崔云蒙就是这97个孩子之一。

崔云蒙在央视少儿春晚舞台上。

崔云蒙所在的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是民歌“花儿”的故乡,那里的黄河是蓝色的。参加合唱团后,崔云蒙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把“花儿”从蓝色的黄河唱到蓝色的多瑙河。今天,浴辉团长激动地说:“我们用了5年的时间,终于实现了对小女孩的承诺:把她从蓝色黄河岸边带到蓝色的多瑙河畔……”

崔云蒙在多瑙河畔完成了黄河水与多瑙河水的交融。

在多瑙河畔,崔云蒙唱着“花儿”,把从家乡带来的一瓶黄河水缓缓注入多瑙河,又从多瑙河里灌了一瓶水,准备带回家乡。她说:“这是汇入了黄河水的多瑙河水。无论黄河岸边的孩子,还是多瑙河畔的孩子,都是热爱和平的,就像我们这次国际和平合唱节的主题一样。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就像这黄河水和多瑙河水一样水乳交融。”

世界和平合唱节诞生于2010年,起源于奥地利国宝——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对世界和平的倡导,是全球首个以和平为主题、由世界范围内合唱团参加的大型国际合唱交流盛会,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合唱节之一。 (沈阳日报记者 浴辉 刘子建)

编辑:姜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