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疫情防控与治病救人一个都不能少

新华社记者于力、张逸飞

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辽沈大地广大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在全力投入疫情防控一线战场的同时,克服重重困难为急需抢救的患者做手术,为老百姓上门送去救命药,帮助牙疼的孩子去治病……疫情防控与治病救人一个都不能少。

全程插着氧气管做完6个小时手术

“这是我第一次全程插着氧气管做完6个小时的手术。这也是我第一次为从隔离区转运出来的患者做手术。”58岁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主任谷天祥说。

3月19日,一名突发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心包填塞的吉林返沈隔离人员被推进了隔离手术间,这是一场生命与时间赛跑的手术。手术间里,沉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包括谷天祥在内的十几名医护人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和一次性手术衣,挤在不能使用中央空调的负压手术室内,衣服早已湿透,呼出的哈气也在面屏上结成了雾气。

“谷天祥主任本身心脏不好,血压还高,我们给他口罩里接了氧气管,6个小时,一边吸氧一边进行手术。我自己也是累得腰背几近麻木,根本直不起来。但是在抢救生命面前,大家都专注在手术上,虽然手术复杂但是很顺利。”全程参与手术的49岁心脏外科教授师恩祎说。3月21日,患者已经摘掉呼吸机,目前生命体征平稳,处在恢复中。

“疫情中的防控工作绝不能放松,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患者的生命救治也绝不能松懈。”师恩祎说。

爱心接力,救命药送到家门口

3月20日晚8点,营口市站前区站前社区居民马群博拨通了社区书记李思颉的电话。“我母亲患有肾病在大石桥治疗急需用药,现在周边药店药品都已售罄,只有家里有备用药。”马群博焦急地说。

由于他所在的社区受疫情影响,处于交通管制状态,让马群博给母亲送药除了找车还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通行手续。得知这一情况后,刚从疫情防控卡点回来的站前公安分局跃进派出所副所长王超主动提出自己开警车送马群博去。社区很快协助马群博准备好了通行材料,民警负责协调大石桥110指挥中心,报备车辆和警号,连夜出发,争分夺秒跨区把药物送到病人手中。

疫情无情人有情,家住营口市鲅鱼圈区的董女士见证了一场爱心接力。董女士是一名癌症患者,需要坚持服用靶向药品控制病情。之前,她把网购到的药品邮寄到老边区路南镇的一个朋友家中,结果因为疫情,药品一直滞留在朋友家里。眼瞅着家中药品已用完,她只好打电话向朋友家小区所在的社区求助。

了解情况后,路南镇镇长王腾飞、副镇长江浩立刻联系到蓝天救援队帮忙取药送药,又和老边区交通运输局等多个部门沟通协调开辟绿色通道。3月22日早上8点半,营口蓝天救援队队长韩锐驱车取来药品并送到熊岳高速口,当地交警与其对接后,再由鲅鱼圈区蓝天救援队队员将药一路护送至董女士所在的小区门口,完成了这场爱心接力。

流动诊疗车上为4岁孩子治牙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进入关键时期,沈阳市内各牙病防治诊所几乎全部停诊。3月24日,沈阳市口腔医院接诊了一名在大东区管控小区内突发口腔急症的4岁儿童,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同时保障了百姓的口腔健康。

在了解这名“特殊的小患者”情况后,沈阳市口腔医院决定在原有预案和流程的基础上,将医院流动诊疗车确定为接诊区域,同时组织多个科室单位模拟诊疗流程,确保接诊安全有序。

据家长介绍,处于管控小区内的小患者一周前感觉上门牙开始出现进食疼痛不适,近期疼痛逐渐加剧,3月23日甚至疼得一晚上没睡觉。儿童口腔科党员医生王丽娜、青年护士庞思阳主动请缨接诊。经检查后发现孩子是急性牙髓炎,要立即进行开髓减压处理,可是孩子对于治疗表现出了极大的恐惧和抗拒。穿着厚厚防护服的王丽娜反复耐心地安抚劝说孩子。原本10分钟就可以结束的治疗,进行了近40分钟。治疗结束后,孩子家长望着一直紧张忙碌的医生护士,连声道谢。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