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带一链 一链成一片

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刘湘竹)初冬的中远海运重工生产现场一片火热,今年投入使用的行业首个短管工作站机器人高效有序地完成着工作;办公楼内,管理人员一键生成生产流程管理所需的各种报表,AI对12月份生产资源最优配置给出建议。“十四五”期间,随着企业不断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坚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建设,5年间,企业收获的不仅是排到几年后的订单,还有不断提升的“企业素质”:2024年成为大连市唯一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企业,成为国内少数通过“数据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四级评估认证企业,获评“辽宁省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辽宁省智能工厂”。

与中远海运重工相距不远的辽渔集团,在“十四五”期间,磷虾科技突破了高品质磷虾油产业化精制关键技术、低酸值低粘度磷虾油制备技术、高磷脂含量南极磷虾油凝胶糖果制备技术等,建成国内首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南极磷虾油生产线,企业逐步向海洋生物医药领域进军。

中远海运重工与辽渔集团是甘井子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十四五”期间,甘井子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锚定工业高质量发展主线,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与发展定位,通过集聚创新资源、数字转型赋能、梯度培育企业、优化政策扶持、强化要素保障等举措,持续推动工业企业和科技企业在产业创新、主体培育、成果转化等关键领域实现多点突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十四五”期间,甘井子区各类创新主体规模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748家、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116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6家,年均开展创业活动350余场,截至“十四五”末期,入驻企业850余家,年研发投入超3200万元,企业研发经费总量年均增幅7%。甘井子区连续七年入选赛迪创新百强区,2025年排名首次挺进前50强(第50),位居东北地区首位。“十四五”期间,甘井子区持续推进产业升级:围绕“3+3+X”现代产业体系,在高技术船舶、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依托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创新升级。通过“甘创聚”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聚合系列活动,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发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460余项,与大连工业大学联合建设“甘创聚”食品创新发展研究院,为甘井子区食品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延伸海产品产业链,2024年甘井子区荣登全国预制菜百强区第12位,东北地区首位;大连湾“食尚海湾”海洋食品预制化产业特色镇获评“辽宁省首批消费品工业特色镇”。

为积蓄区域创新力量,“十四五”期间,甘井子区一直在用“有形之手”浇灌创新之花。坚持以“讲政策、畅融资、降成本”为主线,对规上工业企业开展工作秘书全覆盖服务,通过实施重点项目谋划推进、银企对接金融服务、惠企政策精准辅导等举措,靶向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助力企业实现发展蝶变。坚持“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的工作思路,梳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情况并形成产业图谱,为产业链延链补链及产业链靶向招商提供依据。举办近40场不同主题的产业链对接活动,助力300余家企业与龙头企业开展对接,新增意向采购额约2亿元。深入落实项目分级分类调度机制,分轻重缓急推进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确保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达产。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