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力重工合作创新暨海工科技产业园开工

达产后恒力重工将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造船基地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祝福

海风轻拂长兴岛,旌旗猎猎映初心。9月14日,在紧邻恒力重工“海洋工厂”“未来工厂”的一片热土上,数十台工程车辆整齐排列、整装待发,迎接恒力重工合作创新暨海工科技产业园正式开工这一重要时刻。该产业园开工建设,不仅标志着恒力集团现代化产业配套体系实现再度升级,更为大连乃至全国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跻身世界百强的龙头企业,恒力集团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与国家发展战略同频共振。2022年,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恒力集团成立恒力重工集团。彼时,全球造船行业正处于低谷期,恒力重工迎难而上,成功竞拍收购闲置十年之久的原 STX(大连)资产。三年前的9月,恒力重工完成资产交割并正式入场,自此,一场“大干快上”的建设热潮在大连长兴岛蓬勃掀起。一期“海洋工厂”仅用150天便实现全面运营,二期“未来工厂”更是在5个月内顺利投产,恒力速度与恒力效率惊艳行业。三年来,恒力紧紧围绕“世界一流”目标,不断在创新中突破,在实干中发展,从首制船提前交船,到“集散油”各类型船舶全面开花、高质量交付,从第一台发动机制造完成,到四种双燃料发动机全覆盖、填补国内空白,其高质量发展成果得到了国内外船东及合作伙伴的充分认可,截至目前,新造船订单已排至2029年。

此次恒力重工合作创新暨海工科技产业园的开工,让恒力集团在船舶和海工领域的产业规模及配套能力迎来新的跃升。新项目地理位置毗邻恒力重工“海洋工厂”“未来工厂”,既是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也是横向补强。项目将聚焦国际先进水平,重点发展海工、造船、改装、高端海工装备及其配套产业、船用材料、船用部件制造加工等领域,通过培育新型工业化、先进制造业集群,构筑未来发展战略新优势。全面达产后,恒力重工每年可加工钢板230万吨,建造超大型船舶150艘,生产发动机180台,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备的造船基地。

“恒力重工合作创新暨海工科技产业园的开工建设,对于长兴岛建设世界一流的绿色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助力大连船舶海工产业提质升级提供有力支撑。”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产业园将带动精密铸造、钢材加工、船用设备等配套产业发展,目前已落地14个配套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年底前还将落地10个配套项目,年内将形成产值40亿元。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就业人口增长,进而对长兴岛生活服务业形成明显拉动。今年1—8月,长兴岛限上零售额完成2亿元,增速达31.08%,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实现了商贸流通业的量质齐升。同时,文旅、金融等多行业也随之发展。恒力在长兴岛形成“以企带产、以产兴城”的良性循环,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