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以“两先区”绿色低碳发展 探索美丽中国大连实践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辽宁、大连时,为大连发展掌舵领航,提出大连“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的目标要求。十多年来,紧扣目标要求,加快“两先区”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大连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抓手。目前制约大连“两先区”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问题有绿色产业比重相对偏低、清洁能源规模不够大、财税金融政策配套不足、碳排放市场建设有差距等方面。但从总体看,大连充分认识到了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奋力实现大连绿色发展新突破,以“两先区”绿色低碳发展探索美丽中国大连实践。

一是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大连“两先区”绿色低碳发展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地区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自然资源,主抓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加速推进光伏发电项目、风电项目,庄河海上风电基地、瓦房店陆上风电基地已初具规模,全省首个滩涂光伏示范项目落户普兰店区以及多个光伏发电项目加速推进,进一步丰富了地区清洁能源种类,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2023年,全市累计发电量767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73.5%。

二是绿色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大连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了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为了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大连积极引进和培育绿色产业,不断延伸能源产业链条。氢能产业作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得到了高度重视。大连氢能产业园是节能环保装备发展的一个亮点,聚焦氢能“制、储、运、加、用”环节,落实氢能产业园的建设、加氢站网络的布局,为氢能汽车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绿色建材、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制造业的兴起,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的整体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的绿色发展注入了新活力。2024年,大连市技术合同成交额600.2亿元,技术交易对GDP的贡献率为6.31%,辽宁滨海实验室实现搭载2000KW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机车成功下线,大连融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实施近40项全钒液流电池工程项目,占钒电池全球市场的60%,电解液材料销售占全球市场的90%。

三是生态环保得以持续改善。生态环保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大连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绿色低碳消费,鼓励绿色出行;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增强市民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通过河流污染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渤海黄海综合治理等措施,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大力发展“无废农业”,构建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统一回收处理机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经过一系列持续努力,大连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空气质量指数、水质达标率等关键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同时,积极实施生态环境修复项目,如河流生态修复、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通过采取生态修复技术手段,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主动培育和引进节能环保产业,在污水处理、空气净化、固废处理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是绿色低碳技术加快创新应用。技术创新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大连通过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和交易体系、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绿色创新人才等措施,不断激发绿色产业的创新活力。这些创新成果如同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为绿色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积极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先进适用技术。在园区内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建设光伏电站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绿色电力,减少碳排放。智能交通系统、绿色物流体系等绿色交通技术的发展也为区域经济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提升节能环保装备的性能和效率,如智慧港口项目中使用的纯电无人集卡等,实现物流业务的绿色低碳转型。绿色技术的创新应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程度,提升了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五是绿色低碳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大连进一步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加大关于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确保相关政策的有效执行。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手段,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企业绿色发展的积极性。通过设立创新奖励基金、技术转化收益分成等方式,激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绿色技术创新投入,同时加强监管和评估机制确保政策的实施效果。

(侯东岳、杨晓猛,作者分别系中共大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教授)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