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因地制宜 加强统筹协调

多措并举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2025年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把城市更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要“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并提出以“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为重点任务,为各地区做好城市更新工作指明了方向。城市更新亟待树立新的发展取向,破除碎片化拆建误区,坚持系统协同,统筹推进设施改造、空间集约、功能提升,让城市更新更好满足人的需求。

城市更新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城市更新要因地制宜,同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一切着眼于便民、利民、安民,特别要更好地关心呵护‘一老一小’。”这揭示了城市更新与城市功能之间的关系,推进城市设施硬件更新必须要着眼于优化民生软件服务。近年来,辽宁省高度重视城市更新工作,持续开展城市体检活动,有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管网更新改造,积极推进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沈阳市、大连市先后入围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名单,全省城市更新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辽宁省城市化水平较高,目前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超过了74%,沈阳超过了85%,大连超过了83%,城市建设进入稳定发展期,已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一方面,城区老旧小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地下管网、给排水设施等亟待更新换代;另一方面,“一老一小”、新就业群体、青年人才等对城市空间功能也提出新的需求,城市更新社会需求正加速扩张。与之相比,城市更新的规模、速度、质量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城市更新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碎片化特点,亟待加强更高层级的统筹协调,增强规划引导和系统布局,实现一张蓝图管更新,推动城市更新从“碎片化建设”转向“系统性治理”。

当前城市更新面临的短板弱项

一是统筹协调机制有待加强。当前各地区城市更新总体以补短板为主,部分地区项目类型趋同,更新路径相对单一,尚未形成面向人口流动、产业演变和功能重构的系统谋划机制。特别是关于城市更新的规则指导、过程管理和任务统筹等方面缺乏有效调度机制,对各地政策协同和资源配置的支撑能力有待提升。同时,部门间在政策口径、职责分工和操作流程方面仍存在衔接不畅的情况,影响了整体推进效率。

二是审批制度适应性不强。一些城市历史街区涉及功能活化和规划调整,但受制于详细规划刚性强、报批周期长、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审批效率低、结果不确定,因而影响企业信心和进度。同时,审批标准存在不统一甚至“隐性壁垒”问题,民营企业反映通过率不及国企,影响公平性。部分微更新项目因审批规则不清、程序复杂,存在规避审批的现象,易引发合规风险。当前尚缺乏针对不同改造类型的分类标准与简化路径,导致了项目推进的不确定性。

三是土地政策弹性有待提升。当前用地性质调整弹性不足,周期长,难以适配多元混合功能需求;土地使用年限制度刚性强,续期规则不明,抑制了社会资本的稳定预期;部分城市仍沿用增量开发阶段“一次性缴纳出让金”的机制,进一步加重更新项目成本,一些试点“价款不补交”政策多为临时举措,缺乏制度化安排,影响政策连续性与市场信心。

四是多元协同机制不够健全。城市更新涉及政府、产权人、社会资本等多方,但目前仍缺乏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协商共治的利益分配机制。政府投入大、回报渠道有限,更新动力不足;产权人多元诉求复杂、历史问题频发(如违建、权属不清等),缺乏灵活规范的处置路径,成为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主要阻力。

多措并举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一是强化统筹引导,提升整体协同发展能力。强化省市两级统筹职能,制定覆盖城市功能重构、产业转型、人口流动等要素的更新战略,明确不同类型城市的分类任务清单。建立差异化导则体系,细化典型模式指引,防止任务碎片与路径趋同。推动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和任务统筹信息平台,统一政策口径与操作标准,提升资源配置和政策协同能力,形成一体化推进格局。

二是优化审批制度,提升更新项目落地效率。建立“可调情形+负面清单”机制,明确功能调整、容积率微调、地下空间利用等可简化审批事项,推动控规调整更具弹性。建设统一审批技术平台,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和信息共享机制,压缩报批时限。对轻微更新项目探索实行备案制,明确边界与责任,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审批效率与项目实施预期。

三是健全土地政策,构建灵活高效用地机制。健全弹性用地制度,简化功能调整审批流程,提升居住、办公、商业等功能复合利用的可操作性。完善土地使用年限续期制度,明确不同用地类型的续期标准、程序与费用安排,增强企业长期投资预期。探索分期缴纳土地价款、收益挂钩、延期支付等机制,结合项目收益周期和改造难度分类施策,降低初期资金压力,增强社会资本参与意愿。

四是完善协同机制,推动多元主体高效参与。建立城市更新全生命周期利益测算与分配机制,推动政府、产权人和社会资本在项目前期明确投资责任、风险承担与收益分配,形成合作共担、利益共享的实施格局。依托市级以上平台,统筹规划调整、征收补偿、投融资协调、项目监管等关键环节,形成“一个入口、一套流程”的集成化推进机制。分类制定历史遗留问题处理路径,针对小产权、违建使用、手续不全等情况制定规范化处置规则,保障更新项目合法合规落地。

本文系2024年度大连市社科联重点课题《大连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空间布局结构及优化路径研究》(编号:2024DLSKZD336)的阶段性成果。

(齐琳、沈毅,作者分别系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公共与社会管理教研部讲师,教授)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