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编剧高满堂

用脚步丈量信仰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石朕

近日,由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编剧高满堂操刀的抗战大剧《归队》顺利杀青。这部备受瞩目的抗战题材电视剧,讲述了东北人民在长达14年的抗战中所经历的艰难与英勇抗争的故事,用镜头记录了无数平凡英雄的壮丽史诗。这部剧是高满堂用脚步“走”出的又一个好剧本。

“我三下黑龙江、吉林,也是这样的深入生活,让我对原本以为熟悉的东北抗联历史有了新的收获。”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高满堂表示,“杨靖宇将军的孙子马继志给我讲了很多细节。比如,抗联战士饥饿到什么程度?他们都是在马道边等着日本军马过去,就着马粪的热乎劲儿扒拉里面的高粱粒、苞米粒,找到就吃了。这样的细节让我们所有主创都热泪盈眶,我也把这个细节放在了剧里。”

在高满堂委员看来,如何让创作永不停歇,并且“继续”精彩?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一句话:“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高满堂回忆,2024年初热播的电视剧《南来北往》,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和口碑。写这个剧的时候,他曾多次去济南铁路局采访,参加了两次座谈会,并找到几个老刑警和老乘警,一起去坐了几趟潍坊市依旧保留的绿皮火车。在熟悉的火车“咣当”声中,听他们聊起那些或平淡或有趣,或悲伤或惊心动魄的故事。

在2024年辽宁省文艺界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上,高满堂作为代表发言时就专门提及,好剧本是用脚“走”出来的。多年来,每写一部戏,高满堂都要去一线深入采访。从《闯关东》《钢铁年代》到《温州一家人》《老农民》,“每一条路都是一次漫长的心灵跋涉,虽然很累,但人会变得安静、干净、从容,并且我经常给自己一个提示,人多的地方咱不去。”高满堂表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感受、触碰、历练,才有创作的冲动。作品的深度厚度高度,都是看你生活吃得透不透。当你打开电脑创作时,那些人物摇头晃脑、又哭又唱地朝你奔来的时候,那就是深入生活给你的馈赠。

“这个时代如此精彩,让我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我将继续走下去,‘走’出更多的好剧!”高满堂表示,今年的全国两会,他还会继续关注影视剧创作相关话题,希望能够推动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剧作涌现,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