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从“打工妹”到总经理 人与城市共同成长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郑鸿
“第一次踏上大连开发区的土地,只见眼前一片荒凉,裸露的地皮随处可见。我们乘坐的大巴车驶过,车后一片尘土飞扬。没有想象中的高楼大厦,也没有来之前想象的沿海城市的繁华,只有一栋栋没有烟火气的标准厂房,这就是大连开发区给我的第一印象。”30多年前的记忆,依然深深地刻在捷太格特轴承(大连)有限公司总经理于秀英的脑海里,犹如昨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众多跨国公司涌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无数年轻人怀揣梦想走进大连开发区外资企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外企“打工仔”“打工妹”。1992年,19岁的于秀英从家乡吉林舒兰来到大连开发区,成为一家日资企业的普通员工。那时的大连开发区没有商超、没有电影院,甚至区内还没有公交车,连日常购物也要到十几公里外的金州老城。除了车间、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以外,偶尔约上几个好姐妹步行到海边闲坐几乎成了于秀英唯一的消遣。1994年3月,由于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负责,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学习能力,于秀英被公司选中,成为公司首批选派赴日研修的青年员工之一。“第一次到日本,走进日本企业,我不禁被日本企业严谨科学的现场生产管理所震撼。”于秀英像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学习日本企业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当时光学习笔记就记了几大本,我感觉自己每天都在成长。”从日本研修回国后,于秀英来到捷太格特轴承(大连)有限公司的前身光洋轴承(大连)有限公司工作。当时光洋轴承(大连)有限公司刚刚成立,是日本光洋精工株式会社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公司。赴日本研修的经历,让于秀英在这里找到了更大舞台。她逐渐走上企业管理岗位,从被员工推选为公司工会主席,到最后成为这家日本独资企业的总经理,她也成为了捷太格特集团的第一位女总经理。
“建厂初期我们是租用的厂房,只做轴承装配。随着大连出口加工区的设立,公司在2001年购入了2.3万平方米的土地,自建了现在的厂房,同时也扩大了生产范围,一步步发展壮大。”据于秀英回忆,公司建厂初期只生产单一的风扇马达轴承,而如今生产的轴承品种有近千个,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车床等各个领域。不仅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含量也不断提高。就像人生的道路一样,企业的发展也绝非一帆风顺。2021年初,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减少、日元贬值,捷太格特轴承的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局面。“艰难时刻,海关工作人员主动指导企业运用国家有关优惠政策,使我们的国内销售从占比5%,一下子提高到了30%,让我们搭上了国内新能源汽车、高端数控机床等产业快速发展的‘顺风车’,当年企业销售额就逆势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也让捷太格特集团将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和尖端产品落地大连。捷太格特轴承(大连)有限公司受益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也贡献于大连装备制造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从“打工妹”到总经理,外企在大连开发区发展壮大,大连装备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于秀英32年的职业经历,完美地呈现了一个人、企业和城市共同成长的故事。她说:“当年我们怀揣梦想来到大连开发区,经过努力,如今的一切比当年的梦想更加美好。”比起当年的外企员工,今天的于秀英虽然一如既往的真诚、质朴和坚毅,考虑问题的视角却早已今非昔比。她说,由于捷太格特轴承(大连)有限公司的健康发展,捷太格特集团对金普新区的未来十分看好,目前集团在金普新区投资的三家企业均有扩大生产规模。下一步,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和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捷太格特轴承将积极引进日本的成熟经验,不断加快在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配套等领域的发展步伐,推动大连制造业不断向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