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岳君年献计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

让“蓝色新动能”在我省澎湃涌动

本报沈阳专电(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石朕)在我省加快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深耕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这篇大文章的谋篇布局中,“蓝色新动能”日益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底色。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持续向海图强、向海而兴,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保护修复机制,实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高标准建设涉海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东北支点,打造振兴发展的蓝色引擎。在昨日的分组讨论中,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到现代海洋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令省政协委员、民革省委会副主委、民革市委会主委、市政协副主席岳君年振奋不已。

“近年来,我市海洋经济总值稳步上升,海洋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港口开放水平不断扩大,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岳君年委员看来,在加快东北全面振兴,构建海洋经济强省的过程中,我省海洋产业服务水平、产业链条协同、产业科技创新、产业绿色生态等方面仍有待改善。

岳君年委员提出,要健全管理保障机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特别是政府调控与市场竞争的关系,做到不缺位、不越位,防止政府调控失灵。同时,打造多功能、一体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企业内部业务系统信息化管理软件与内部网络,实现海洋产业业务数据信息交换。

“打造以辽宁海洋产业为枢纽的国际物流园区与跨区域产业园区,深度开发下游产品,培育优势产业,协同发展其他产业。”对于重点产业,岳君年委员建议,要促进产业联动发展,建立稳定产业供应链,形成规模经济,吸引国内外企业驻足;完善现代科技物流体系,基于自身基础设施与货物资源,建立特色专业运输码头,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推动海洋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促进价值链向中高端跃进。

岳君年委员还提出,要推动智慧产业建设,围绕智慧海洋完整产业链,对接国内涉海类龙头企业和大型央企、互联网企业,吸引重大项目落地发展;重点引进核心技术、应用产品、产业服务等关联企业和机构;扩大智慧海洋产业范围,以数据为链条,以辽宁省海洋渔业、海洋工程制造、海洋服务产业实际发展为维度,纵向运用5G、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

“要坚定协同绿色产业发展的理念。”岳君年委员建议,对高能耗、高污染的用海项目,提高生态用海门槛,设立严格的用海标准;合理规划海洋资源开发的方式,走开发与保护并重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积极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开发绿色低碳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以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为重点,扶持低污染、低耗能的海洋第三产业,推动海洋资源开发的绿色低碳化转型。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