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四个着力点

孔朝霞  朱皓瑄

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根本,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关键。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阶级属性的本质要求。意识形态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观念上层建筑,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建设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科学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既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治本之策。

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新形势下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要求。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面对当下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论断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命题,回答了意识形态工作对举旗定向、国家安全和民族信仰等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只有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才能切实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引领、政治动员、价值观培育、社会整合、民心凝聚、文化导向等方面“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定位和“增强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效果功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实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守正创新和政治引领。

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掌握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是保障。

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话语是意识形态的表征,内含意识形态政治性、方向性。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要通过话语体系构建和话语体系影响力发挥才能实现。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只有民众普遍接受并出现群体性运用统治阶级主导的能够反映特定时代课题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语汇、概念、观念时,彰显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才深入人心,发挥作用,并逐渐成为全民族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引领。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要成为广大民众的话语自觉,其前提是思想自觉,认识自觉,其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其最终表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自信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彰显出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

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占领主流意识形态特别是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主要路径。话语权是建立于统治阶级话语体系基础上对全社会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和影响力,拥有话语权代表着具有引领主流思想舆论的能力和权力。无论任何意识形态的社会,都需要确立话语权。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保证党的政治方向和民众政治引领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把“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意识形态更是隐性的,分散的,无处不在而又深入人心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根本上讲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的斗争。因此,“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是要举旗帜、聚民心,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确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的话语权;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引领世界文明发展方向。

三、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是重点。

坚守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阵地,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前提,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方向引领、价值引领、思想引领与实践引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持续创新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明确了理论导向、价值取向、实践指向。

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的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学术落脚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自主知识休系。知识体系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核心内涵。科学性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底色,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各个学科的领航学科。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目标与功能就是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方向引领、价值引领、思想引领与实践引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根在中国,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推动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强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宗旨。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意识形态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成就的文化密码,是我们党在面对“两个大局”的复杂国际国内背景,在经历众多重要历史转折关头和艰难变革时期能够坚持改革方向不错位、守护立场不撼动、发展意志不动摇、前进步调不紊乱、追求宗旨不含糊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信来源于其具有的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只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备了对整个民族的号召力、影响力、动员力,才能真正成为民族共识和社会认同,生成强大的文化自信,进而转化为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前提。在去年6月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这一命题在大历史观的宏阔视野中勘定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历史方位,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激活了古老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区别于其他民族历史和文化特质,同时彰显人类社会发展当代性的文明形态。何谓中国特色,何以体现中国特色,最根本在于中国运行和发展的根本遵循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所谓“守正”就是守住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这是实现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政治规定性下的,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特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色的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阶人类文明新形态。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社会革命话语体系的逻辑嬗变及其大众化研究”(19BKS0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分别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高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