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架!第一艘!第一辆!都在辽宁!又一“全国最大基地”崛起→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工信部共同打造,财经节目中心推出的大型融媒体报道《智造中国》,今天聚焦辽宁。

在辽宁,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万吨巨轮和第一辆内燃机车,在“一五”期间,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十四五”新征程,老工业基地将如何进行自主创新,如何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呢?

辽宁沈阳:探秘全国最大机器人产业基地 机器人如何赋能工业生产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栏目视频

记者来到辽宁省沈阳市的新松机器人调试装配车间,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有几千台工业机器人正在进行出厂前最后的调试。

AGV小车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中占比接近40%。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不同需求,也有了不同的形态,比如有的是叉车形状,有的带着小叉子可以托举,还有的体格比较大。

这么多机器人如何协同作业呢?记者观察了一个机器人,它复杂的工作区域,迅速给自己规划好了一条路线,不但可以避开前方的障碍,还可以礼让后面过来的工业机器人。

“超强指挥官”上线

国产控制系统破解复杂环境机器人协作难题

这种超强的团队协作能力的秘密就藏在一个控制系统里,这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相当于一个逻辑缜密的“指挥官”。每1秒就会给在场所有的机器人下达一个指令,进行快速部署。而每个机器人的执行能力,靠的是机器人的“大脑”,也就是它的主控器。它的反应非常快,每20个毫秒就能完成一个控制周期。也就是说,一秒钟,这个复杂的运转就已经进行了50次以上。

汽车底盘合装机器人出海进行时

现在,这些工业机器人已经实现了高度的自主化。比如这个汽车底盘合装机器人,作用是在工业生产中,把汽车底盘的前桥和后桥托举起来,紧密追随吊装的车身,完成动态安装。它的诞生,不仅颠覆了汽车底盘合装机器人的生产方式,还打破了国内机器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局面。

工业机器人为大国重器助一“臂”之力

如果说移动机器人是工业生产的脚,那么机械臂就是工业生产中的手。它们最大的负重量从4公斤一直涵盖到500公斤,可以应用在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

随着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这个行业也开始为解决其它领域的卡脖子技术而努力。比如半导体前端设备模块,真空机械手和国产大飞机的检修。

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台机器人都在感知中国工业的脉搏,铸成中国制造业的筋骨,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辽宁:数控机床国产化 制造业向高精尖发展

机床被称为“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高端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制造能力的标准之一。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也从依赖进口走向自主化、智能化。

在辽宁大连的一个产业园区,一片开阔的草坪下面,藏着一座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恒温恒湿地下工厂。这座工厂里,100多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正在同时进行装配。

陈虎是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十几年前,他作为技术专家来到这里,参与了企业第一台自主研发的高端数控机床样机的制造,也见证了这个被称为“工业母机”的高端装备,一次次迭代升级。

陈虎介绍,从最初的一年只能产几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到现在企业年产能达到250台,这背后是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原点标定,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装配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使机床的工作精度达到标准。过去这一环节,需要有经验的工人,用工具反复测试,而经过智能化升级,现在一键启动,就可以自动完成。

陈虎告诉记者,技术和装备的迭代升级,不仅发生在生产线上,更重要的改变来自控制系统。目前他们生产的高端数控机床,已经安装了“国产大脑”,从数控系统,到电主轴、传感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都实现了自主化。

这台正在装配的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主要用于生产飞机起落架等航空航天零件,最大回转直径可以达到1.2米,陈虎介绍,这是他们在自主研发大规格机床产品上的又一个突破。

辽宁: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在辽宁的制造业中,装备制造占据重要地位,这些大型装备,不仅见证了新中国工业的起步与发展,对于其他制造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如何借助数字化转型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更多重大装备自主创新?记者对辽宁省副省长姜有为进行了专访。

辽宁:数字化改造助力“老字号”企业焕发新生机

在一家“老字号”企业,技术工人正操作数控机床加工离心压缩机的关键零部件——转子。这家工厂始建于1952年,70年来,一批大国重器在这里诞生。2018年,这里进行了数字化改造,“老字号”企业焕发了新生机。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以前这个车间,设备都是单台运行,无法实现生产数据的汇聚传输,设备都处在孤岛运行的状态。数字化改造以后,建立了车间运营管理系统,能够直接实现生产数据的传输、汇聚。

整个车间的整体生产运行情况,都体现在这个系统上,这里边有生产管理的数据,包括任务总量、机台计划、转子部件和关键配套件的生产进度,也包括设备管理的数据、项目管理的数据,在这上面都有体现,一目了然 。

辽宁:场景驱动 平台赋能 智能制造按下“加速键”

姜有为介绍说,车间的数字化改造只是第一步。辽宁建成了700多个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积极推动企业与平台服务商对接,促进企业改造升级。在辽宁,33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了1.25万家工业企业的49.7万台设备;62500多个5G基站和5200多个在建基站,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基础设施。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离散型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要提高研发设计的协同水平,很多工作需要整机厂和供应商以及用户共同来完成,基于数字孪生、虚拟仿真等技术的这些协作设计平台的建设就变得非常重要。

对于大型装备而言,产业链很长也很复杂:一台离心压缩机的零部件就多达数千个,涉及供应商数十家。如何让整机生产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加强协同,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是数字化改造的重要内容。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我们正在推动头部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整零共同体示范,主要就是通过建设数字化的平台,去推动整机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同步研发、同步制造、同步物流和同步在线服务,进一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

今年底,这家企业自主研制的150万吨级的“乙烯三机”将正式交付使用。乙烯三机是乙烯生产的关键核心装备,而乙烯则是全球产量最大的化学品之一,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过去,这种装备只能从国外进口。如今,乙烯三机不仅实现了国产化,规模也从最初的80万吨级提升至目前的150万吨级,而这背后,离不开一系列打破国外垄断的创新成果。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突破了工业基础软件的瓶颈,实现了横向振动、机组选型等软件的自主可控,推动协同设计,整机厂商和主要供应商 一起同步创新,逐步提高驱动设备、辅助系统、关键配套件的国产化水平。 

辽宁:加大科技领域投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今年,辽宁省将继续加大财政资金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力度,力争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在去年600亿元左右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更多成果。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突破。 

编辑:姜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