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这些习俗您了解多少?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期间 民间习俗

1.扫 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2.踏 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植 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戴柳 栽柳

在过去,清明还有一个讲究,一般是妇女或者儿童把柳条编成环状戴在头上,好表示对逝者的敬意,也是借着“柳”字对心灵的一种慰藉。除了这些,在京郊有些地方还讲究清明前后种杨柳。这也应了那句谚语:“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5.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树桠枝为架,拴上彩带,后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6.蹴 鞠

蹴鞠,即用足去踢球。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后发展成足球。

清明节气养生

1、注意花粉过敏

春季是花粉过敏的高发季节,在清明,湿气会比较重,荨麻疹和过敏性鼻炎患者还有哮喘等疾病,都是这个季节的高发疾病,更要特别注意。

2、多食用新鲜蔬菜

在清明时节,水果要和应季、当地相适应,才能够帮助人体进行自我调节。在蔬菜方面,要多吃香椿、韭菜和荠菜等一些春季时令蔬菜,以及萝卜、山药、芋头、红薯等具有能祛湿和温胃功效的蔬菜。

3、饮食宜清补

清明正处于温暖的空气和冷空气交替的时候,天气忽晴忽雨,忽冷忽热,人的身体往往会因为湿气的入侵,导致出现四肢发麻的情况,所以在饮食方面,除了要多吃利水祛湿的食物之外,也要适当的多吃一些舒筋和养血的食物。

4、注重养肝

春季是养肝的主要时间,如果能保持肝功能正常,那么体内的气就能运转正常,保持旺盛的经历,气血也就会通常,五脏六腑也能维持正常的运作功能。

小编祝大家踏春节快乐!

好好享受春天带给大家的好心情吧~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