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全国人大代表精心准备议案建议 群众的心头事就是代表的关切事

特派记者明绍庚北京报道 “推进冶金产业精深加工、菱镁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农村生产性垃圾处理”“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过重负担”“强化基础教育人才的培养使用”……3月4日,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在辽全国人大代表在住地对所提的议案建议精心打磨、修改完善。

群众的心头事就是代表的关切事,此次赴京参会,他们的行囊中都装着同样的内容——民声和民生。

“在工作中,我发现农村生产性垃圾处理还存在再生资源没有充分合理利用的问题。”庄艳代表说。对此,她深入乡村走访126户村民,对农村生产性废弃物处理现状进行调查。她建议,建立健全“谁生产谁回收、谁销售谁回收”的农业生产性废弃物回收制度,并设立定点回收站,借助“生产商—经销商—农户”的销售网络,将农药、化肥和地膜等农业物资废弃物返回到生产商手中,这样既可以减轻回收分类的工作量,又有利于对这类废弃物专业化回收利用,还可以有效保护黑土地。

每次参会,王家娟代表都会提及一个“教育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老师就是点亮民族希望的灯塔。”在住地,她正在和同为教师的官启军代表谈及基础教育优秀教师的培养使用。王家娟说,基础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奠基工程,中小学教师能力强不强、素质高不高,对学生影响很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因此,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人才,是师资队伍。她建议,要加强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投入、待遇保障、职称评定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让更多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

“双减”实施以来的首个寒假已经过去,政策落实得怎么样?学生们开学后有什么收获?支艳茹代表说:“作为一线教师,我看到了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但减负不是目的,培养人才才是最终目的。”她建议,在深入推进“双减”工作落实的过程中,还应大力减轻教师负担。“比如,需要提交的各类评估、检查、验收表格,内容雷同的应该予以合并,避免基层教师重复性工作,让教师有更多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支艳茹说。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