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筹办拓展公共文化空间 全国已建设冬奥文化广场43个

中新网北京1月19日电 (徐婧)北京冬奥会在筹办中建设了一批文化设施,使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得到拓展。截至2021年底,全国建设冬奥文化广场43个,遍布十九个省区市,为民众感受冬奥、参与冬季健身提供了平台。

1月19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下称《报告》),从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等七个方面介绍北京冬奥会赛前遗产。

增添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报告》提到,在北京冬奥筹办的带动下,全国建设了一批冬奥文化设施,夯实了冬奥文化的传播基础。截至2021年底,全国建设冬奥文化广场43个,遍布十九个省区市,为广大民众感受冬奥、参与冬季健身提供了平台。

一批冬奥社区的建设使冰雪运动走近百姓身边,提升了社区人文环境。“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张家口崇礼奥林匹克公园”分别在三赛区设立,以“奥林匹克”品牌为纽带,为城市增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带动地区整体体育文化旅游业发展。

此外,北京冬奥在筹办中还设立了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构建高端奥林匹克研究和人才培养平台;建成的崇礼华侨冰雪博物馆和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将打造成为冬奥文化研究基地和传播窗口。

促进中外文化体育交流

《报告》指出,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以主办城市为中心,以体育为主题,以文化为内容,充分利用筹办各个重要节点,举办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冰雪和冬奥文化活动,形成“全国青少年冰雪文化艺术创作大赛”“全民冰雪公开课”“中国冰雪大篷车”等系列品牌文化艺术和知识传播活动,促进了冬季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主办城市以“冬奥”为主题,举办系列春节文化活动和长城文化活动,使冬奥文化、冰雪文化与中国传统春节文化和长城文化有机融合,彰显民族文化和城市文化特色;“北京2022冬奥文化全球行”“中国红·点亮2022”等一系列国际交流和海外文化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外文化体育交流,增进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报告》提到,北京冬奥系列文化产品的设计创作,生动体现了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带动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火炬、吉祥物、体育图标、奖牌、色彩系统和核心图形等一系列冬奥形象标识,突出冰雪主题、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发展的时代文化精神。一大批冬奥歌曲、电视栏目、短视频、影视作品的创作,促进了冬奥文化的传播,提升了文化艺术创作水平。

冬奥特许商品成为传播冬奥文化的载体。16类5000余种冬奥特许商品的设计、研发和销售,不仅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极大地激发了民众参与、支持冬奥的热情,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编辑:李兆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