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软”赋“硬” 拉长链条
——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热议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
“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通过做好这三篇大文章,最终完成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宏伟目标,实现辽宁结构调整的新突破。”
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为辽宁转型升级划出了重点、指明了路径,在全省上下引发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鼓足干劲、久久为功,充分利用场景资源、数据资源以及产业优势,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激活潜力,积极培育领军企业、标志产品,让我省发展新动能喷薄而出。
智能化水平低,一直制约着“老字号”发展,让制造业插上智慧翅膀,是辽宁工业努力的方向。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制造强省建设推进处处长马仲彬看来,全会明确了振兴辽宁首先要振兴工业,实现途径就是做好“三篇大文章”,手段就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改造升级。他表示,将把全会精神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和产业链水平现代化,立足我省资源禀赋、现实基础和特色优势,完善工业重点产业链推进体系建设工作,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推动振兴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作为农业大省,加深农产品加工程度、提升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是辽宁“原字号”实现突破的重要领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农业战线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通过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品牌体系,深度开发特色品牌。
发挥原始特色资源在农业产业中的独特作用,加大中药材、荷包猪、辽育白牛、辽宁绒山羊、柞蚕等地方特色品种产业化开发力度,培育和发展一批以特色地方品种开发利用为主的企业和品牌,推动辽宁优势特色资源转化为优势特色产业。使“原字号”品牌在保护中促进开发、在开发中实现保护。使全省农业产业生态更完整、产业结构更优化、加工聚集更高效、龙头带动更强劲、增收成果更显著。
做好三篇文章,赋能是重要路径,创新是重要手段。省技术创新研发工程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田东泉说:“作为技术创新研发服务机构,我们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部署要求上来,聚焦职能任务,发挥专业优势,紧紧围绕省委战略布局,面向全省技术创新与研发服务需求,着力打造‘研发、孵化、融资、服务’四位一体创新创业生态,构建从成果发现、技术评价、中试熟化、商业开发、投资导入到产业化落地的全链条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扎实做好工作,助力产业发展。”
老企业、龙头企业是辽宁产业积淀厚实、应用场景丰富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型升级的重要阵地。本钢集团作为省属最大企业,已有百年历史。近年来,本钢集团以“创新力”为引领,在做好“人参铁”“人参钢”等“原字号”品种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研发并稳定批量生产一批拳头产品,实现了由“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的转变。本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继壮表示:“我们已经将智能化升级列为重点推进项目,并积极建设科技创新重大平台体系,实施专业化系统研发和生产,力求以科技创新为‘主引擎’,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学习领会全会精神,集团员工都感到很振奋、很受鼓舞!从推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到参加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我们用耗能产品的‘退’,换来了技术更新的‘进’。”省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洪波表示。未来,省能源集团将聚焦“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扎实推进能源生产方式、利用方式变革,深化体制改革、技术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打造完备供应链、创新生态链、循环经济产业链,激发出“老字号”品牌活力、价值潜力、内生动力,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改掉“老”的沉闷、“原”的粗犷,辽宁为“新”生,腾出了空间、储备了能量、注入了信心。作为全省“瞪羚”企业之一,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跳”得快且高。其负责人在得知未来我省将大力培育“新字号”企业后十分兴奋:“我们会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质效,抢占技术和规模的制高点,将着力打造更大、更优、更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目前中蓝光学电子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已经启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超百亿元,成为东北最大的智慧化光学电子产业基地,为辽宁智造作出贡献。”
记者 孙大卫 孔爱群 唐佳丽 李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