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一带一路”的“钢铁驼队”调车人

中新网广州9月16日电 题:助力“一带一路”的“钢铁驼队”调车人

作者 李亚华 孔嘉和 郭军

夏末初秋的广州,依然热浪滚滚。

正午时分,广铁集团广州车务段东莞站石龙调车场内时,烈日下的轨面温度近70摄氏度,铁轨上的车辆炙烤得像一块块“铁板烧”。

“基2道检查好,可以作业。”“十车,五车,三车,一车,停车,挂好……”手持对讲机发出一连串口令的,正是东莞站石龙一场调四班的调车长沈浩斌。

他所在的石龙一场调车组,每天承担着中欧班列、中亚班列、500米长轨特种运输车、电商班列、徐福记班列、本田商务运输车等300多个车厢的甩挂、编解及取送工作。每一钩调车作业,至少要通过6次呼唤应答、9道程序、18条固定用语来完成。

石龙调车场,拥有目前全国运距最长的国际铁路运邮通道。因运输时效较海运快15天以上,运输成本较空运降低70%以上,疫情期间中欧班列成跨境电商“带货”首选。

记者见到他时,他正穿着长衣、长裤,戴防护帽、手套,携带电台等工具,头顶烈日在钢轨间来回穿梭。他时而低头检查线路车辆、弯腰摘解风管,时而爬上闸台拧闸制动、挂在车梯上领车连挂。

挥汗如雨中,一节节满载服饰鞋帽、玩具箱包等货物的车厢集结成700米长的中欧班列“长龙”。

集结于此的中欧班列从这里出发,运行1万多公里,直达立陶宛维尔纽斯,再经维尔纽斯中转发往西班牙、英国、德国、意大利等26个欧洲国家。

“无论天气多么炎热,我们都必须穿长袖上衣,并且扣紧袖口。如果衣服袖口防护不严,手臂挽着铁梯扶手,身子贴铁皮,胳膊会烫出一串串水疱,后颈部衣物遮不到,皮肤晒脱皮就是常有的事了。”沈浩斌笑说。

作为一名“90后”退伍兵,从2013年至今,他在东莞站从事调车工作7个年头,工作认真严谨,一丝不苟,作业标准班通过率高。

“调车工作虽然很辛苦、很危险,但每当看到自己编成的一趟趟列车安全正点的开往远方,特别是编成的中欧班列,我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也是能为‘一带一路’添砖加瓦的人了,将中国制造用钢铁驼队送往全球市场,自豪感满满!”沈浩斌说。

转眼间,骄阳似火的天空,忽而乌云密布,落下密集的雨滴,他迅速穿好黄色反光雨衣,继续精神抖擞地挂车、甩车、转线、转场、解体。风雨中那一抹“黄色彩虹”,格外耀眼。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