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要漂亮 “里子”要幸福

宽阔整洁的村道公路,焕然一新的庭院民居,一片片各具特色的脱贫奔康产业园,勾勒出乡村振兴发展的美丽画卷。昔日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响水河子乡下围子村如今大变样,不仅“面子”漂亮,更“里子”幸福。

行走在下围子村,从村头到村尾,只见绿树环绕、鸟语花香,会“说话”的文化墙,整洁干净的村舍和明亮的庭院,勾勒出一幅美不胜收的画面。很难让人联想到曾经的响水河子乡下围子村脏乱差,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样子。

65岁的孙德林是土生土长的下围子村村民,他见证了全村从里到外的变化。孙德林说:“几年前,房大多是都是一些老房子,路面坑坑洼洼,下点雨都没法走。房这几年都改造了,基本上老房子没有了,家家户户都盖上新房了路面也光滑了,铺上板油路了,环境也非常优美了。”

下围子村作为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的第一批试点乡村,从2016开始,宣传推广垃圾分类工作。村民们从最初的不理解、不支持、不参与,变成了现在的全民参与、共同行动,争做典型。各家各户的围墙从木桩、石堆,变成了整洁统一的砖墙,2015年村里铺设了柏油马路,修建了文化广场,村民们在出行方便的同时,有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庭院前、围墙边的杂乱土地种上了果树、鲜花。2019年绘制的1500延长米文化墙也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学习阵地。一系列变化让村民们享受到了真实惠。

孙德林说:“家家户户在这个垃圾分类方面都有一个非常高的认识,资源化利用都非常明白,现在村里的方方面面都相当好,老百姓村民心里都非常高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村民们增收致富了才是硬道理。2019年下围子村通过对上争取资金,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中药材贝母种植项目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响水河子乡下围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向军:“我们下围子村,我有合作社,我们村长有加工厂,我们村集体经济发展种贝母,用工都用这些建党立卡户去做,每年他们平均收入能够增加1000到2000块钱。”

村里有产业了,外出务工的村民少了,村里的常驻人口增加了,村集体富裕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

孙德林说:“这几年在经济发展方面,也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变化,村里这二年发展贝母,从去年开始老百姓就有活干了,原来出外打工的现在也有回来不少了,在家有活干,能挣到钱,老百姓才能稳当,也不会跑了,所以说在经济发展这一块儿,不管从集体到个人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随着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改善,在外务工的村民开始返乡创业,32岁马文龙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马文龙回乡创业成立辽宁文启参业有限公司,从事中药材、东北山货加工,年收入50多万元,带动本村近30户村民每年每户增收5000多元。

下围子村回乡创业青年马文龙妹妹周颖惠:“这个加工厂是我哥的,他出门进货去了,我在这儿给他看工厂,我哥以前在外地打工,咱们村现在经济状况特别好,他就回来了干这个加工厂,加工人参山货什么的,咱们村挺多老百姓都在这儿打工,也挣了不少钱,带动一下村里的经济,大家会一起挣钱。”

如今的响水河子乡下围子村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苍翠欲滴的榛子树、硕果累累的黑果花楸、疏笼有秩的贝母在山间蔓延开去,向阳生长。在阳光的照耀下,小山村充满生机和活力。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