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自贸片区一周年: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共舞

中新网苏州8月18日电 (周建琳)18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江苏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周年的最新建设进展。其中,苏州自贸片区推出的“新兴产业用地10+N弹性出让”“关助融”等创新举措获得复制推广。

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是江苏面积最大的自贸区,集聚了大量的外贸企业。统计数据显示,一年来苏州自贸片区新设立外资企业近200家,实际使用外资11.36亿美元,新增备案境外投资机构62个,中方协议投资额5.5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4091.68亿元。

今年,受疫情影响,大量外贸企业的订单锐减,这些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风险评估分数低等情况,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往往会遭遇放款难、额度少等难题。为此,苏州自贸片区联合海关大胆改革,打通部门壁垒,用海关所掌握的贸易数据为银行提供企业运行状况的精准“画像”,推出“关助融”创新举措。

“关助融”是苏州自贸片区首批七项创新举措之一,是金融支持自贸片区建设、助推企业发展的制度创新典型案例。先后共有63家小微外贸企业获得了贷款信用额度30亿元。

目前,苏州自贸片区先后出台支持发展的政策文件47项,推出涉及各领域改革创新举措130余项,形成创新性强、企业受惠面广、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案例62项,省级以上“首创率”达60%。

为了进一步提炼经验,助力苏州自贸片区制度创新再上新台阶,17日,苏州自贸片区一周年制度创新案例专家评审会举行。德勤中国从创新性、有效性、制度规范性等6个维度,对苏州自贸片区一年来推出的制度创新案例进行专项评分,最终20个案例入围专家评审会环节。

在与会专家看来,制度创新实践与复制推广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创新的原生动力。不管何种创新都一定基于产业发展,聚焦市场主体的需求与取得的实际效果。苏州自贸易片区利用对外开放优势,主动拥抱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积极培育新动能、新业态,取得优异成果。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复旦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尹晨对苏州自贸片区的各项制度创新案例提出了建议,他认为一方面要提高站位,紧紧依托自贸区建设开展集成创新,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新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打开制度创新的大门。

据介绍,为了更好利用苏州自贸片区的创新优势,今年8月,苏州成立了覆盖全市的创新联动机制,设立了17个创新联动区,涵盖苏州市10个板块,“市场监管领域容错容缺机制”“一网通办”等28项改革试点经验已成功在联动创新区复制推广。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