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个村“评理说事”全覆盖,丹东打造全民调解链条

今年初,丹东市委把建设“村民评理说事点”确定为今年丹东市全面深化改革一项重要任务,市政府将其列入“重强抓”目标任务考核指标。丹东市相关部门强化政治站位,明确目标任务,主动担当作为,强力推进“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工作。到目前,实现全市669个行政村“村民评理说事点”全覆盖。前不久,丹东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尤泽军向记者描绘了一幅“北方枫桥”的蓝图。

细致谋划,规范覆盖

自从丹东市启动“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工作后,各级党委、政府将其列入今年各级“重强抓”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年度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第一时间成立各级“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机关干部全员参与、各县(市)区具体落实的齐抓共管工作机制。丹东市司法局研究制定了《丹东市司法局关于全面加强“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挂图作战,对账销号。

丹东市司法局以制度先行为“切入点”,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现场办公、研究谋划,先后多次组织乡镇工作人员、县级司法局工作人员、基层司法所所长、人民调解员和村委会工作人员开展座谈,依据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反复推敲论证,研究制定“村民评理说事点”10项工作制度,细化设计出工作流程图、组织机构及人员组成公示板,确保“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逐步迈上常态化、规范化轨道。

加强保障,提升效能

丹东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齐心协力,加大对“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投入力度,保障“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工作有效推进。

各地区科学统筹办公设施,有效利用现有资源,选用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人民调解室等办公用房作为工作用房。市司法局出资,为全市“村民评理说事点”统一制作了标识牌和工作台账,指导各地区落实制度上墙,切实加强“村民评理说事点”标准化建设。

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有效利用法律服务资源,积极整合公共法律服务团队,组建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三大精干法律服务队伍,为“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支撑。同时,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的评理说事员队伍,确定村委会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信息员、村法律顾问和村贤为评理说事员,发挥他们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作用,为开展评理说事工作提供人力保障。

丹东市司法局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宽甸满族自治县河口村,凤城市大梨树村、岔路村,东港市北井子村、振兴区复兴村、元宝区金山村和振安区马市村等行政村进行“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试点工作,以点带面,边实践边总结,边推进边完善,在几个月里将“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工作迅速在全市铺开。目前,全市669个行政村“村民评理说事点”均达到“二固定,四统一”,即:固定场所、固定人员队伍和统一标识牌、统一工作职责、统一工作内容、统一工作流程,并将全部标识牌、职责、内容、程序悬挂上墙,工作用房和人员队伍全部保障到位,陆续开展人员培训和评理说事工作。

拓展思路,持续创新

尤泽军向记者介绍,丹东市是我国沿边、沿江、沿海的最大边境城市,其地理特点以及民风民俗,决定了丹东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村民评理说事点”。各地区在完成“规定动作”基础上,纷纷创造“自选动作”。

东港市在港口、码头建立了“村民评理说事点”,凤城市建立了“评理说事村组点”,宽甸县建立了“评理说事家庭点”,振兴区在小超市、小卖店、棋牌室、公益彩票站等群众经常聚集地设立了“评理说事信息点”,元宝区、振安区在集市设立移动“村民评理说事点”,全市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建设效果。这些大大小小的评理说事点,辐射各地区,真正实现了评理说事点全覆盖。与此同时,丹东市在乡镇层面上,设立了个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在市级层面上,建立了医疗、交通、校园、婚姻等调解中心以及司法仲裁机构。加强诉前调解,将绝大多数矛盾纠纷阻止在法院大门之前。完善了调解在基层,避免了有些矛盾纠纷“官司结了事未了”的不和谐局面。

丹东市基层司法所还会同公安派出所建立“信息共享、联席会议、矛盾纠纷调处、法治宣传协作、重点人口管理教育”等系列工作机制,在“村民评理说事点”设立“民警调解席”,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法治治理新格局。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