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安全必须老生常谈


    从本周开始,我市中小学生将陆续放暑假了。大连市疾控中心提醒家长和学生,这个暑假除了要继续重点防控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及手足口病外,还要关注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毒蘑菇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同时也要重点防范溺水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饮食安全马虎不得


    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较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伤寒及副伤寒、霍乱、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及媒介昆虫机械携带等方式进行传播。预防肠道疾病要做到以下几点:勤洗手,外出归来、饭前便后都要洗手;不喝生水,饮用水煮沸后可杀灭致病微生物;吃熟食,少吃凉拌菜,生食瓜果也要洗涤消毒,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丝、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如果吃一定要煮熟蒸透后食用;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餐具应严格消毒,烹调时,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如出现上吐下泻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野外游玩小心蜱虫


    5月至10月我市自然环境适宜蜱虫生长繁殖,暑期要避免长时间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坐卧,进入草地树林尽量穿长袖衣裤,扎紧裤腿塞入鞋袜,尽量不穿凉鞋或拖鞋,衣物最好穿浅色,便于及时发现附着的蜱虫。可在裸露的皮肤及衣物上涂抹含有避蚊胺的驱避剂(2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回家后检查身体和衣物,清理可能附着的蜱虫。发现蜱虫叮咬不要生拉硬拽,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再用尖头镊子夹牢蜱头慢慢施压把蜱拉出,移除后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一月内有蜱虫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提高警惕远离毒蘑菇


    毒蘑菇又称毒蕈或毒菌,目前,我国已报道的毒蘑菇种类达400多种,其中含剧毒有致死危险的40多种。蘑菇一年四季都可生长,以6月-9月最多,雨后尤多见。专家提醒,不要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在路边摊贩处购买蘑菇,对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要提高警惕,别轻信民间或网传的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如果发生蘑菇中毒,要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根部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减少毒素吸收。中毒后要立刻到正规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预防溺水家长不能大意


    暑假期间,家长必须要特别关注孩子的人身安全,预防溺水等意外伤害的发生。如果带孩子去海滩玩水或游泳,要做到时刻看护,若多人一起到海边游泳,必须指派人员轮流看管孩子,在海中游泳一定要穿上安全合格并且适合孩子体型大小的救生衣,并扣好所有扣带。教会孩子在泳池游泳和在开放水域游泳的差异。带孩子一起坐船时,家长和孩子一定都要穿上救生衣并扣好所有扣带。同时,要告知孩子应在家长或成年监护人的看管下参加水上活动,不允许单独或与其他伙伴一起去水边玩耍或游泳。另外,必须要让孩子去正规的游泳场所游泳,水塘、水渠、江河不可以游泳,并告知孩子如果发现同伴溺水了要大声呼喊,但不要下水,可以将周围的救生圈扔给溺水者。学习心肺复苏,以备急救时用。


编辑:谭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