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辽宁铁岭:农业大市的“强农之路”

核心提示

铁岭市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的步伐。

立足粮食之根不放松,铁岭市大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粮食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铁岭市把着力点放在稳定生猪、肉鸡生产,扩大牛、羊等养殖规模上,加快畜牧产业的转型升级。

围绕特色产业创好“铁”字号品牌,铁岭市通过“铁”字号区域性地理商标,提升做强一批传统品牌、创新弘扬一批特色品牌、整合打造一批旗舰品牌。通过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效益,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

稳面积保质量 立足粮食之根不放松

在结束了大田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播种后,眼下,铁岭市各地正在抢抓最后的时机进行水稻插秧,各地水田里,插秧机在来回穿梭,忙个不停。

铁岭市是辽宁省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作为传统农业大市,铁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

万鑫水稻合作社万亩水田全部采用机械化插秧作业。(摄影:王晓波)

2019年,铁岭市粮食产量突破50亿公斤,创下历史新高。目前,粮食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1/6,商品粮占全省商品粮总量的1/4。今年,铁岭市继续立足粮食之根不放松,从稳定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提升农户种粮技术等方面着手,积极大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守护耕地面积,是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铁岭市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45亿公斤以上。

连日来,在铁岭县平顶堡、阿吉等7个乡镇,工人们正在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修建等建设。为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今年,铁岭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着力推进30.78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复工复产,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为解决农民进城务工致劳动力缺乏及耕地“碎片化”问题,铁岭市持续积极引导土地规模经营,每年土地流转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土地托管面积稳定在50万亩次,流转、土地托管用途重点向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规模化种植倾斜。

“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在确保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做好春耕备耕的同时,铁岭市还在种植技术推广上下大功夫。

开展保护性耕作。今年,铁岭市计划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59万亩,目前,任务已经分解到各县(市)区、乡镇、村(屯)、地块,落实到具体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实施主体。开展保护性耕作后,平均秸秆还田量达到50%,既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也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大力实施有机肥还田工程。通过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构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促进有机肥还田,提高土壤地力。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6%,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

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通过采取测土施肥、有机肥替代、科学施肥等措施开展化肥减量。通过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统防统治以及使用先进农业机械精准防治等措施开展农药减量。

持续开展种植业保险。参保农户稳定在30万户以上,参保面积稳定在600万亩以上,保费收入持续增加。积极开展玉米收入保险试点,提高农业生产风险保障能力。

今年,在做好上述几项工作后,铁岭市狠抓农资、科技、农机等方面工作,主要粮食作物春播意向播种面积为726.2万亩,较上年实际播种面积增加0.3万亩。

调结构谋布局 加快畜牧产业转型升级

优越的粮食生产条件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作为铁岭市的优势产业,2019年,全市生猪出栏量334.8万头,年末生猪存栏量177.24万头。猪、牛、羊、禽肉产量46.51万吨。今年1月至5月,生猪出栏量119.44万头,5月存栏量189.05万头。

铁岭市高标准生态养殖场达到104个,生猪规模化率为27.17%,肉鸡规模化率为92.59%,蛋鸡规模化率为88.88%,肉牛规模化率为33.64%,是辽宁省畜牧业主产区。

今年,铁岭市畜牧业发展已步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市农业农村局把着力点放在稳定生猪、肉鸡生产,扩大牛、羊等养殖规模上,突出生态、质量和效益。

九三集团铁岭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摄影:王晓波)

加快恢复生猪生产。铁岭市大力推进昌图县、开原市和铁岭县3个主产地区存量生猪养殖规模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今年预计至少提高5%。加快推进牧原、温氏等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尽快开工建设,达产达效,让大企业、大集团成为养猪业新的增长点。加大重大项目引进力度。

同时,逐步调减适养区内散养密集区乡镇(村)的生猪养殖量,防止养殖重点乡镇出现粪便污水违法排放。充分利用生猪生产转型期的有利时机,综合施策、多方发力,加快推进散养户及小规模养殖户退出养殖业。

在肉鸡生产方面,以开原市和昌图县为核心区,做大做强肉鸡产业,打造开原肉鸡出口基地。以昌图县为核心区,重点发展褐壳蛋鸡产业,促进蛋鸡产业提质增效。在稳定生猪、肉鸡生产的同时,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食畜禽生产。

保障畜产业安全,推动持续发展。年初以来,铁岭市高度重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全面扎实落实国家、省防控工作部署。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对防控工作进行周密安排和部署,压实市、县、乡、村四级工作责任,各部门监管责任和养殖场户主体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实抓到户、抓到最底层环节,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防控工作体系。

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必须加快构建畜牧业生产标准化体系。今年,铁岭市持续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向畜禽良种化、管理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方向发展,把标准化生产的建设内容渗透到养殖过程的各个环节,以规模化促进标准化,以标准化带动规模化。

抓特色立标准 打造“铁”字号品牌

“铁岭榛子”产量约占全国平榛总产量的80%以上,榛林面积、榛子产量均为全国之最;铁岭市设施蔬菜播种面积4.5万亩,自然棚室3.3万个,产量23.7万吨;开原市苗木种植面积达13.8万亩以上,并出口俄罗斯、德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在铁岭的黑土地上,榛子、寒富苹果、柞蚕、山野菜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优势明显,设施蔬菜、苗木花卉、花生、中草药材、食用菌等传统产业方兴未艾。

围绕特色产业,铁岭市通过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以打造“铁”字号农产品品牌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声誉的铁岭农产品品牌。

如今,全市共有“曙光”“嬴德”等中国驰名商标6个,“铁岭大米”“铁岭榛子”“昌图黑猪”等地理标志商标18个,“润霖”“绿荷”等一大批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获得辽宁省著名商标称号;“嬴德”鸡肉熟制品、“东升”冷鲜蔬菜等出口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地。

铁岭市立足农业资源禀赋,积极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同时,通过组建农业发展集团、建立标准、培育主体、搭建平台等多种举措不断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为充分发挥国企在农业发展中的主力军、生力军、先行军的重要作用,真正扛起“率先突破辽西北、铁岭农业必先行”的重任,铁岭市委、市政府结合铁岭发展实际,经过认真思考和深入论证,决定将铁岭市农垦集团、市粮食集团、市文旅集团合并重组成立铁岭农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团未来发展要实施“铁农发+”战略,将以现代农业为支撑,以科技为引领,打造高效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在品种、品质、品牌上下功夫,实现由农业向农业产品深加工、向消费品工业升级。

铁岭县运用科技育苗等手段为设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再添助力。(摄影:王晓波)

农产品质量、品牌源于生产标准化。为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铁岭市首先组织权威专家,制定了蔬菜、水果、粮油三大类53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一步制定完善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产品等级划分、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方面的标准。大力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两品一标”认证。目前,铁岭市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数达68个。

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铁岭市共有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5个,省级示范社191个。鼓励农民合作社以品牌为纽带,吸引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入股,结合农村土地确权,依法有序推进土地向拥有品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

加强金融为农服务。市农业农村局协调相关部门加大个人涉农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工作力度。同时,制定相关方案,提高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可获得性,并落实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政贴息政策。

面对疫情,今年铁岭搭建了新的助推农产品销售、提升农业品牌知名度的平台,目前,铁岭市各地各部门正在积极推进新一轮电商创新创业,做大做实电商企业,推动铁岭市特色产业产品与直播电商无缝衔接。

上项目深加工 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精深加工层次、建立全产业链模式、提升品牌的附加值都是必经之路,为此,铁岭市出台加快推进铁岭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相关政策,提出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铁岭市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强化专业队伍,围绕产业特点,瞄准央企、民企500强涉农企业,大力开展招商活动。铁岭县在全市率先实行了“飞地招商”,铁岭县工业园区受到乡镇各类招商引资企业的青睐。如今,铁岭县农业招商引资企业已达58家。

积极引进玉米深加工企业。铁岭玉米的实际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650万亩以上,过去缺少深加工,主要是饲料转化,每年消耗量在100万吨左右,其余产品全部销往域外。铁岭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打造玉米全产业链条,提高玉米附加值,在原有饲料企业的基础上,先后引进了益海嘉里投资的年消耗100万吨玉米的精深加工项目和国能集团投资的年消耗90万吨玉米的调兵山燃料乙醇项目,以上两个项目已经投入正式生产。

今年,昌图县还将引进国能集团投资的另一个年消耗90万吨玉米的燃料乙醇项目。三个玉米深加工项目全部达产后,铁岭生产的玉米即可实现全部就地转化升值,为农民种植玉米吃下定心丸。

服务更科学,规划更合理,铁岭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进行了更清晰的谋划。加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重点打造粮食、肉类、特色产业三大加工产业集群,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效益。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推动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上水平。

目前,全市重点建设铁岭县农产品加工园区、开原市农产品加工园区、昌图县八面城农产品加工园区等7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已落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5家,拥有辽宁嬴德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拥有九三集团铁岭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3家。

落户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一批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辽宁嬴德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为集种鸡饲养、鸡雏孵化、饲料生产、现代化养殖、肉鸡屠宰加工、肉类精深加工和内外贸易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出质量上乘的熟制鸡肉和炭烤肉串,深受日本、韩国消费者欢迎,公司被日本认定为药残免检企业。

铁岭市绿荷工贸连锁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公司为龙头,带动基地、合作社和农户发展。作为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年加工水稻3万吨,打造的系列绿色大米多年来供不应求,产品除了覆盖省内各地,还远销北京、上海、广州、山东等地。

助推铁岭市农业转型升级,为落户企业做好配套服务必将成为加速器。铁岭市连续两年开展“千人帮千企”专项行动,今年针对疫情防控,833名市直机关干部深入企业完成对接,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难题。

此外,铁岭市将充分发挥交通优势和地域优势,积极引进品牌物流企业,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和特色产品集散地。

编辑:唐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