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三收”托起乡村致富梦
新华社南宁5月20日电 题:“一水三收”托起乡村致富梦
新华社记者覃星星、胡正航
“前段时间收虾很忙,每天能收一百多斤小龙虾呢!”石黄珠一边擦擦额头的汗珠,一边熟练地把饲料倒入自动投料机中。
记者日前在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三里镇小龙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看到,成片虾塘波光粼粼,65岁的贫困户石黄珠撑着小船在虾塘里来来回回,往水中投饲料。
上林县具有优良的小龙虾养殖条件,是高品质反季节小龙虾的重要养殖基地。当地政府积极协调安排资金推动小龙虾养殖,10个贫困村通过与上林县珠玥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扩大特色种养规模。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错峰养殖反季节小龙虾市场行情不错,因此选择在三里镇养殖小龙虾,并带动附近贫困户脱贫致富。”珠玥公司负责人晏志新说,公司积极发展“稻虾共作”生态种养产业,在同一片水域养殖两批小龙虾,然后种植稻谷,实现“一水三收”。
晏志新介绍,目前公司正积极建设面积达4000亩的“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外地小龙虾现在才开始上市,但这里第二批小龙虾捕捞已近尾声。“受疫情影响,今年小龙虾价格有所下降。由于打了时间差,别的地方养殖的小龙虾还没长大的时候,我们的已经上市,因而销路还不错,预计这两批小龙虾产值800万元左右。”
不远处的另一个虾塘里,几名村民正在水中忙着排水。晏志新表示,等第二批小龙虾捕捞结束后,他们就会把水位降低,开始种植水稻。
记者采访了解到,小龙虾养殖需要不少人手,目前在基地务工的49名工人均为贫困户,不少人来自附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石黄珠说,他家就在几百米之外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走路来基地务工只需10分钟左右。此前,石黄珠在广东从事保安工作,路途远、开销大。“我现在住的新房面积有110平方米,每天到基地工作8小时,收入稳定有保障,日子过得安心。”
三里镇党委书记廖烈勇说,与珠玥公司合作的贫困村每年可获得3.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收益部分用于村里扶贫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公益性事业开支。
“为降低养殖风险,今年我们还给小龙虾‘上保险’。”晏志新说,小龙虾大面积养殖存在一定风险,公司对500亩虾塘进行投保。“我们2月份投保,5月初一个虾塘出现小龙虾缺氧死亡的情况,保险公司赔付了3.8万元。”
晏志新说,按照每年1000元/亩的标准,公司向村民支付土地流转租金280万元,涉及贫困户160户,还给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发放工资约45万元。公司还为贫困户提供养殖和管理技术指导。目前已有5户贫困户“学成出师”开始自主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