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的故事,我们愿意去倾听”

“心情怎么样?谁来陪护你啦?”“明儿再复查个片子,我看看情况再调整方案”……5月6日早上,记者见到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沈阳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领队程青的时候,她正在查房,“我从武汉回来后感触最深的,就是要做一个拥有‘叙事能力’的医生,能够倾听病人的叙事、想象病人的境遇、理解他们的痛苦、尊重他们的选择。只有拥有这种能力,才能和患者‘共情’。”

叙事医学 让医生走进患者的世界

“每名病人的背后,都有一个触动心灵的故事,作为医生,我们到底知道多少呢?我们是否愿意去了解、去倾听呢?”程青称,在这次疫情中,武汉的新冠患者承受了太多无法承受之重,“有的患者离家两个半月,有的家人相继离世……有几位70多岁的老人每天都捧着已经过世的老伴的照片抹眼泪,一幕幕让人看着揪心。”

为此,程青和医护人员们总结实践经验,将“叙事医学”“共情医学”等理念纳入治疗方案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在雷神山医院救治的过程中得到了真正的体现。”程青称,新冠疫情将“叙事医学”发挥到了极致,其实,“叙事医学”关注的是患者的叙事方式,让他们先表达和叙述自己所经历的生活事件,“我们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走进患者的世界,听他们把故事说出来,把情绪释放出来;表达即是治疗,只有鼓励患者尽情宣泄,释放心底积攒的负面情绪,才能陪伴他们走出哀伤,帮他们重新构建生命的意义。”

很多患者在出院的时候给辽宁医疗队写来感谢信,其中提到最多的关键词就是“温度”和“温暖”。

线上会诊 成为武汉和沈阳互动形式

为更好地发挥“叙事医学”的作用,程青建立了“雷神山A11病区”患者微信群,用这种方式可以随时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和他们的需求,以便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群里有一位34岁的大学英语老师,在怀孕13周胎停去医院看病才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不得已做了流产手术,“术后因为没有家人的陪伴,加上手术不是很成功,她情绪很不好,甚至有些抑郁了,我们每天陪她聊天,遇到难以解答的心理问题,求助专业心理老师给予心理干预。没几天,我再去病区看她的时候,她像是变了一个人,正在病区给她的学生上网课,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4月27日,“雷神山A11病区”患者微信群里“7床”在群里发来信息并“艾特”程青:“呼叫沈阳程主任,我复查的肺部片子出来了,给我看看咋样呗,有点担心。”程青看完片子在群里回复:“有个结节需要定期复查,多注意休息哈!”

程青称,这种“线上会诊”已经成为武汉和沈阳最常有的互动形式,“雷神山医院的患者都出院了,他们得定期复查,他们会习惯性地在群里汇报他们的近况,特别是找我们复查CT片子。我们很愿意为他们延续这种后续的医疗服务。看到他们都好起来,真是很开心。”

融入日常 建立起医患情感共同体

随着一名又一名患者治愈出院,“叙事医学”“共情医学”等治疗新理念也在辽宁雷神山医疗队不断得到丰富发展。A11病区从走廊到隔离病房,到处充满着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医患共情、其乐融融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冰冷洁白的走廊变成了展示辽宁医疗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文化长廊,让武汉人民感受到有温度的辽宁医疗。

“其实,在我们日常的临床中,也一直在践行‘叙事医学’的理念。”程青称,支援武汉回来之后,她把“叙事医学”“共情医学”和科里同事分享,“大家也都很认可,觉得这是可以加强医患沟通、密切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只有真正进入病人的世界,才能产生信任和爱,建立起医患之间的情感共同体。”

回沈已经1个多月的时间了,可是空下来的时候程青眼前还是会浮现出在雷神山医院和患者一起的场景。“你看这是我们辽宁医疗队的队徽:主体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代表着力量、智慧、勇敢和速度;而这把利剑所向披靡,刺向下面的冠状病毒……我们会把在武汉期间的救治经验带回工作岗位,将辽宁医疗队的精神继续延续。”

帅正新闻、沈报全媒体记者 樊华、张文魁

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沈阳网)编辑 李婷婷

编辑:高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