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转运路上的他们带来希望和力量”
急救车车轮飞转,载过一个又一个病人,记录下一个又一个有关“生命”的故事。90个日夜,沈阳急救中心浑南第一分中心站长徐宁,几乎跑遍了沈阳的大街小巷。“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转运了40余名新冠肺炎相关病例。其实每次转运,急救车都成为了一个盛满焦虑与不安等情绪的空间,我们除了要做相关治疗,还要带给他们希望和力量。”徐宁说。
安抚 鼓励的话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保持乐观,相信我们!”“相信我们,相信沈阳,一定会好的!”“我们一定能赢!”……对于焦虑恐惧的被转运人员来说,这样鼓励的话无疑是一剂强心剂,给予他们力量和希望。
前几天,徐宁接到任务,到安置酒店将一名从澳大利亚回来的无症状感染者转运至市六院,“因为不能接受自己是无症状感染者的事实,那名阿姨的情绪一度崩溃了。”为了安抚阿姨的情绪,徐宁和护士长隔着门开始了长达一个小时的“话聊”。“从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到检测结果如何判定,从她将要进行怎样的治疗到耽误治疗可能带来的后果,都详细地讲给她听。”听了徐宁的耐心讲解后,阿姨终于把门打开,同意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上了车,徐宁看到阿姨情绪稳定了不少,就跟她闲聊一些家常分散她的注意力,“聊聊她在澳大利亚每天的生活都是怎样的,跟她说说我们沈阳这几年的变化。就这样,从宾馆到市六院,20多分钟的路程,我和阿姨聊了一路。”徐宁说,分别的时候阿姨向他挥挥手说:“谢谢你们,阿姨心里舒坦多了。放心,我一定好好治疗。”
“急救队员与转运患者,都是互不相识的陌生人。也许,此生仅有这一次同车的机会。” 徐宁颇为感慨地说。
待命 穿好防护服最长等待近三小时
“请注意,请立即前往桃仙国际机场待命!”看到手机上的“紧急命令”,徐宁和团队立即出发。
“近期‘三站一场’的转运任务比较繁重,尤其是机场转运,在到达机场后穿好防护服等待转运任务要很长时间,最长等了近三个小时。因为‘全副武装’地等,挺难熬的。”徐宁说,由50名急救人员组成的转运队,从2月25日开始进驻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开展转运工作,“一天最多往返机场三四次,先是把患者送到指定医院,然后把车送到市六院洗消,再开其它车辆到机场待命,做到‘换车不换人’。”
从1月24日至今,徐宁共参与转运新冠肺炎相关患者40人次,这其中包括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即使面临被感染的危险,徐宁也没有退缩过,出色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转送任务。
安全 站内队员“零感染”是他的责任
“我们站长心可细了,为了保障我们的安全,自己设计制作了防护面罩。”徐宁的同事告诉记者,疫情刚开始的那段时间,为解决防护物资暂时紧缺的问题,徐宁购买了透明文件袋、玻璃绳,和同事一起制作出50多个简易面屏,送到分中心每一名同事手中,让大家出诊时能够更加安全。“别看是简易版,可是真的很实用。徐宁总说,站内急救队员‘零感染’是他的责任。”
回忆起90天的转运经历,徐宁说他依然记得2020年除夕夜,这是徐宁不到一岁的儿子同全家人过的第一个除夕,也让徐宁对这顿团圆饭特别期待。谁知,正准备晚饭的他,突然接到转运一名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指令。“那名患者既无家属又无救助人员陪同。”患者送达指定医院发热门诊时,因恐惧突然情绪激动,拒绝配合医护人员。徐宁主动留下来,帮他与医院沟通协调,还帮助患者挂号,留给他钱用于购买食品。那次转运持续了五个多小时。“转运结束回到站里已经凌晨一点多了,我给妻子打了一个视频电话,看到熟睡的孩子,我流泪了……”徐宁说,前几天他儿子一周岁了,“我给他看我穿防护服的照片,给他讲我的转运故事,虽然他听不懂,可是我仍然很激动。我父亲是医生,当医生治病救人是我从小的梦想,我也希望我儿子能接过我们的班,继续我们热爱的医疗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