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为本  发展为要 打造国际一流生态园区

11月27日下午,由青岛市委网信办主办的“全国网媒青岛行”活动走进黄岛区,由中央及地方网络媒体代表、全国知名自媒体、本地媒体代表等40余人组成的采访团来到青岛中德生态园参观采访。


青岛中德生态园作为我国首个国际合作生态园区,围绕探索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五大理念践行区、生态发展试验室”,建设生态型、智能型、开放型的中德两国利益共同体。园区先后荣获全球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全国首批低碳城试点、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园区、全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等十多项国家级荣誉。被中国商务部、德国经济部誉为“中德两国政府生态领域灯塔式项目,是中德双边合作园区的典范”。

园区工作人员介绍,中德生态园坚持生态为底、标准为先,建立界定发展路线的生态标准体系。借鉴德国生态园区模式、评价体系及政策体系,结合园区定位和特点,围绕经济优化、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包容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目标要求,提出了5大类、40大项、777个子项指标,包含31大项控制性指标、9大项引导性指标,其中6项为首次提出,取得了德国三大认证机构之一的TÜV NORD公司认证。形成了指导项目落户的设计手册、指导政府部门的操作指南、指导体系修正的统计方案等实际操作办法,明确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控制措施。设置开发建设的绿强度、碳排放指标的 “天花板”,推动数据化衡量,指路未来发展。据测算,建成后的园区万元GDP能耗将达到0.23吨标煤/万元,碳减排率为64.6%,达世界先进国家水平。

采访团首先来到了被动房技术中心,该项目于2016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是中德两国总理见证签约的6个项目当中最先建成的项目。该项目获得由德国被动房研究院(PHI)颁发的被动房认证,根据能耗监测及分析,项目每年可节约一次能耗130万KWh,节约运行费用55万元,减少碳排放664吨,在现行国家节能标准基础上,再节能60%以上。

华大基因项目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6万平米,按照“三库两平台”布局方式,建设中国最大的国家海洋基因库,已经建成可储存200万份样本的超低温自动化冷库、可存储8PB 数据和全天候访问能力的海洋生命大数据库及山东省最大的基因组测序和DNA 合成平台。在这里,采访团看到了山东省最大的高水平基因组学研究团队,引进科研及支撑人员21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工作人员超过63%,博士及以上学历工作人员超过20人。

下一步,青岛中德生态园将继续探索和实践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努力建设低碳发展的宜居活力园区。

编辑:谭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