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工业建设部分第一
东风4B型内燃机车
宋庆龄、林伯渠在市政府楼前观看拖拉机并合影
万吨级远洋货轮“跃进”号
全国最大的内燃机车生产基地
大连机车厂始建于1899年,日本投降前夕,工厂设施遭到严重破坏。1945年大连解放后迅速恢复生产,1949年成为中国仅有的两家能制造货车的企业之一。1953年1月改称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厂。1954年11月,国家一机部从全国各地抽调工程技术人员,在这里成立中国第一个蒸汽机车设计科。1956年9月18日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和平型(后改称前进型)蒸汽机车,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到1961年,先后设计了建设型、人民型、工建型、红旗型、上游型等10余种蒸汽机车,制造了977台蒸汽机车,被誉为“中国机车摇篮”。
全国第一台成品拖拉机
1949年冬,旅大劳动改造习艺机械工厂(今大连辉绿岩铸石厂)研制成功30千瓦轻便轮型拖拉机,经苏联专家和大连工学院机械系教授联合鉴定合格。这是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拖拉机。1950年3月17日,《东北日报》为此发表专题通讯。
全国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
1962年12月8日,大连造船厂建造的567型万吨级远洋货轮“跃进”号,经国家鉴定委员会验收正式交付使用。船身总长169.9米,载重量1.34万吨,排水量2.21万吨,主机1万千瓦蒸汽轮机,在结构上适宜于冰区航行,可航行于世界任何航区。1958年7月22日开工建造,同年9月28日上船台合龙,11月27日下水,船台建造周期仅58天,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最快的纪录。
新中国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
1947年初,苏军当局与中共旅大地委商定成立中苏合营企业。同年4月,中苏双方签署了议定书。至此,数以万计的工人生活得到了保障,整个旅大地区工业复苏,市场、贸易也随之活跃起来。
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
1950年4月中旬,新中国第一次石油工业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由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委托大连石油厂创办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大连石油厂接到燃料工业部创办石油工业学校的指示后,立即开展建校工作,1950年11月1日大连石油工业学校举行开学典礼,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从此诞生了。
全国最大的船用螺旋桨
1949年8月12日,大连船渠修船造船机械工厂首次制造出直径近5米、重6.5吨的船用大型螺旋桨,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1973年5月,大连造船厂又采用先进的低压铸造工艺浇铸成功我国第一个万吨级有色金属大型螺旋桨,是我国第一次用低压浇铸新工艺浇铸的船用大型螺旋桨。
全国第一辆无底架轻油罐车
1958年,大连机车车辆工厂研制成功G16型轻油罐车。该车载重50吨,罐体为无空气包结构。这是中国设计制造的第一辆无底架轻油罐车。1965年,该厂又设计制造G19型无底架轻油罐车,容积为80立方米,载重63吨,是当时国内第一辆容积最大的无底架轻油罐车。
全国第一套大型润滑油生产装置
1955年4月,全国第一套大型润滑油生产装置在大连石油七厂建成投产,其生产能力超过设计水平,工艺条件达到当时国内先进水平。于琬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