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新中国工业建设

“打起背包就出发”

大连化工厂机械车间


大连机车厂机械车间

大连钢铁工厂

大连起重机厂生产车间

王军 记者凌凤

新中国成立后,大连作为新中国工业建设的人才库,按照党中央调整一线、重点建设战略后方的部署,旅大地区发扬解放战争时期的光荣传统,输出了大量的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支援内地建设。当党和国家召唤时,大连人民全力以赴,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这些代表性企业人员的输出数字,看似简单,其实背后又标注着多少感人至深的家国故事啊!

中船重工大连造船厂 1964年开始,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同时,先后负责包建、援建重庆齿轮机厂、重庆造船厂、江津增压器厂、宜昌船舶柴油机厂、武汉重工铸锻厂、九江仪表厂、陕柴重工、渤船重工、援越湛江工地等十几家单位,抽调干部、技术人员、技术工人5786名,对上述单位实行对口帮。

大连化工厂 1950年5月,按东北军工部指令,将生产无烟火药的四、五分厂和建在金家沟(今金家街)的乙醚工厂迁至辽阳375厂,技术人员、工人一同随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分别在上海、连云港、自贡、冷水江、杭州、郑州、兴平、太原、天津、兰州等地建立了大中小型碱厂44家。这些碱厂全部由大化包建,从组织领导到工程技术人员,从设计图纸到生产工艺,大化提供全套支援。援建碱厂开工后,全国纯碱年生产能力达到150吨,其中大化占比近一半,居亚洲之首。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大化支援内地建设人员达12000多人。

大连钢铁工厂 1950年,迁往湖北省黄石市,更名为中华钢铁公司(现大冶钢厂),随迁人员670人。年末,在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大钢恢复和发展生产。1964年11月,大钢按冶金部的要求,将两座5吨电炉、180人成建制调到贵阳钢厂。1965年10月,大钢又安排精密合金生产系统共1192项设备、1501人转到西安。另外,自1950年至1985年间,大钢还动员、组织了大量人员、设备和技术支援大冶钢厂、北满钢厂、西安五二厂、贵阳钢厂、山东新城钢厂,为内地、边疆、革命老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大连建新公司 领导朱毅、吴运铎、黄少华、陶涛率100多名建新公司机关干部于1949年末,随大连南下干部团一起接管刚解放的武汉。朱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重工业部部长兼中南兵工局局长;吴运铎任中南兵工局副局长兼株洲兵工厂厂长;黄少华任331厂厂长,后与建新公司机关一起调入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任发动机局局长;陶涛任中南重工业部处长,后任化工部副部长。他们完成了刘少奇委托的接管和建设中南兵工事业的历史任务。1951年4月,建新公司机关人员成建制整体调入当时设在沈阳的国家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后改设于北京,成立国家航空工业部。大连建新公司的机关干部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建立与发展打下了基础。

大连机车厂 在1951年至1952年间主要修理从朝鲜战场运回的机车车辆,全厂职工克服重重困难,修理机车234台、货车2919辆、客车278辆,为把朝鲜战场上的运输大动脉建成“炸不跨,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作出了贡献。1955年末,根据国家安排,工厂停止客车生产,原客车车间人员、设备、图纸全部转给长春429厂(今长春客车厂),支援了中国铁路客车生产基地建设。1965年,机车厂设计生产了无底架轻油罐车、援越南轻油罐车、介质轻油罐车(当时国内制造的容积最大的轻油罐车)。同年,根据国家的需要,机车厂将制造罐车的设备、人员和技术资料调往西安车辆厂,支援其建成为中国最大的罐车生产厂。

瓦房店轴承厂 由东北人民政府安排于1950年北迁,建立哈尔滨轴承厂,随迁设备337台、职工600多人。瓦轴剩下职工500人、陈旧设备233台,其中能开动的仅有139台。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瓦轴职工自制各种专用设备30余台,重新调整了工艺路线,举办技工训练班,开展红旗劳动竞赛,短时间内再次恢复了生产。1965年,国家经委和第一机械工业部决定,以瓦轴为主筹建西北轴承总厂。瓦轴先后调去设备120台、职工810人,1968年,西北轴承总厂建成投产。

大连电机厂 于1965年3月将直流电机车间全部人员、设备、技术资料及其承担的生产任务整建制迁往西安中兴电机厂。同期,大连仪表厂成功试制出核潜艇导弹发射所需要的“09”产品,新建银河仪表厂,实现了产品的更新换代。但是,银河仪表厂刚建好不久,根据一机部的要求,大连仪表厂把银河仪表厂一分为二,一半(包括中层干部27人、工人311人)迁往银川。1965年,大连汽轮机厂调出叉车齿轮加工、液压件制造、铸铁和锻造车间的全部生产人员、设备和工艺装备,建立大连叉车厂,以加快大连叉车生产。一机部闻讯后,要求大连汽轮机厂将叉车厂一分为二,调出一半人员、设备、工艺装备支援四川省东风电机厂建设。1965年9月,大连起重运输机械厂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合作,试制成功两吨履带式叉车,送大庆油田进行工业试验并获得肯定。10月,一机部要求大连起重运输机械厂整厂成建制、带项目迁往陕西省宝鸡市,建立宝鸡市叉车厂。


编辑:谭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