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缘,世界屋脊见证家国情怀

七夕,青藏高原,圣洁阳光。

在这片神奇的天地间,三对不同年龄的异乡人义无反顾,毅然选择了远方,投身援藏事业,负重前行,逐梦奔跑,谱写了一曲缘深情长的爱情赞歌。

七夕缘,是金风玉露的相逢

王洋洋,拉萨铁路公安处的一名普通乘警,2017年来到西藏工作。

进藏的两年时间里,王洋洋和女友聚少离多,彼此守望。妻子偶尔的到来,还会和安保任务冲突,他们泪眼挥别,一次相见压缩为一次别离,一起吃饭的时间压缩成一个短暂的拥抱。为什么总去选那个最难的选项?王洋洋说:因为责任。

七夕缘,是银汉迢迢的牵挂

比王洋洋更早来到西藏的厉涛,体会着更多分居家庭的不易。

当孩子未满周岁的时候,作为北京援藏指挥部项目管理部干部的厉涛,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援藏的路。妻子虽然百般不舍,但也理解丈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几年来,一直默默地守好属于他们的小家。

走在一起是缘,守在一起是情。一别4年,厉涛没能陪伴过孩子的生日。唯有网络,替他们跨过千重山、万重水,让思念在每一天的早安与晚安之中传达。

对步入中年的援藏干部们而言,只身在外,不仅有“相思一夜情多少”的阵阵孤寂,也有“低头思故乡”的几分难眠。他们面临的已不是爱情冲动下的选择,而是沉甸甸的担当。

七夕缘,是彼此融合的调和

52岁的杨年华,曾任西藏自治区文联、影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30年前,他还是一个刚刚入藏的白族少年。

在孔繁森的鼓励下,他立志要改变这里贫苦落后的面貌。随身拿着孔繁森送给他的相机,忠实记录阿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杨年华和妻子相识在雪域高原,扎根在高原。一个白族小伙,一个彝族姑娘,虽有不同的饮食习惯,但他们学着相互理解并逐渐融合。买菜、做饭、吃饭这些简单而重复的场景,成为杨年华爱情故事的主要影像。在家里,要把油盐酱醋巧妙调和到恰到好处。在单位,更需要三头六臂应对纷繁复杂的工作。把爱情、生活和事业调和成一桌佳肴,或许是杨年华这个年纪的人才懂得的艺术。

杨年华说,从相识相知,到相伴相融,这是命运给予的礼物,也是早已注定的缘。

编辑:谭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