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赵钰民:曲轴制造精度诠释工匠精神

天健网消息(记者 葛春家)自2006年进入到大连重工从事大型数控机床操作时起,赵钰民已经工作十三年。十三年的时间,他从一名学徒到高精尖设备的主机,由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升级,再由单项高级技师到双料高级技师的成熟,现已是大连重工华锐曲轴高精尖设备曲轴车床的主机手,承担了诸多“中国第一”的曲轴制造。“85后”的他更是获得辽宁省首批“辽宁工匠”称号。

“85后”的小伙儿赵钰民获得辽宁省首批“辽宁工匠”称号

百余项解决方案缔造多个“中国第一”

大连华锐船用曲轴有限公司成立的目标是实现中国船用低速半组合柴油机曲轴的国产化,全力解决制约我国造船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正是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数年来在创造了数次“中国第一”。成功研制了中国首支瓦锡兰7RT-FLXE82T型曲轴,其235吨的重量更是当时之最,并成功打破了日韩等造船强国在大型曲轴制造领域的垄断;所出产的曼恩特大对接型曲轴11S90ME-C,让企业跻身世界一流的曲轴制造商行列,在国内曲轴制造行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赵钰民就是这些“中国第一”的创造者之一。

船用曲轴的加工工艺非常复杂,精度要求近乎苛刻,一根六缸的曲轴检测数据就有635个,多数曲轴长度超过10米,重量超过100吨,如此庞然大物,精度误差要求却小于头发丝粗细的十分之一。赵钰民深入学习曲轴车数控编程专业知识及曲轴生产制造工艺,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总结出曲轴“加工精度、形位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百余项加工方法及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彻底攻克船用曲轴加工难题。

立足本岗勤思多试降本增效

赵钰民自进入公司起到现在,获得荣誉无数,在赵钰民看来,奖项、荣誉只是对过去自己努力的肯定,勉励他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6G80ME-C的制造中,他发现按照以往的加工方法,总是无法一次性满足产品质量要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修正。为解决此问题,降低公司生产成本,他着手搜集大量生产加工数据,通过详细分析反复论证,最终提出了上浮中心支架以抵消自重带来下挠影响的方法,并按产品型号,形成了系列化指导参考数据手册,在生产制造中进行全面推广,该方法为世界首支单重最大和最长冲程7G80型曲轴的顺利下线提供了充分保障,为此,公司将其命名为“赵钰民支撑带加工法”。

多年来,赵钰民提出了数十项技术改进。其提出的《曲轴加工跳动保证及温度补偿法》,缩短单支曲轴整体加工时间12小时以上,荣获大连重工第一批职工群众性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其针对曲拐立车刀具磨损问题提出的改进方法,大幅改善刀具磨损状况,不但提高了加工效率,全年可节省刀具费用10万余元。

2017年,赵钰民获得辽宁省首批“辽宁工匠”称号,被评为“大连最美产业工人”

“辽宁工匠”徒弟全部成为技术骨干

随着曲轴公司的发展,产品型号实现了全系列覆盖,赵钰民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人才的培养才是企业整体制造能力提升的根基所在,为此,赵钰民将目光瞄准到了青年人技能提升上。赵钰民将自己在曲轴加工中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将其中的核心内容进行提炼形成案例,并全部传授给徒弟们。如今徒弟们已全部定岗在主机长岗位,成为了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2017年,赵钰民获得了辽宁省首批“辽宁工匠”称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

编辑:姜贇